今年夏天,在一次旅游途中,一个旅游团团员听说我在历史系就读,就问我对《周易》的看法如何。我说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那就是一本占卜手册而已。他又问书里面是不是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我说哲理是看的人感受到的,写的人未必意识到自己在写什么哲理。他于是不再问了,显然是话不投机,不想再讨论下去。
但后来我却想到,这些崇尚《周易》的人自己恐怕不会意识到,他们正跌进一个“六经注我”的陷阱。
国学爱好者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名言的。顺便说一句,如果不知道,那这个人不是初学者,就是伪国学爱好者。尽管有人考证出来陆九渊的原话应该是“六经注我,我安注六经”,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后来这句名言能成为解释学的两大原则的一个精炼的中式表达。
从字面意思上也很容易理解,“我注六经”就是阅读者去尽量理解六经的本义,用时下流行的术语来说,叫做“文本还原”;而“六经注我”却是阅读者利用六经的话,来解释自己的思想,哪怕是故意误读。但是“六经注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像陆九渊那样,故意地“六经注我”;另一种,则是阅读者完全无意识地“六经注我”。
我看过一些现代《周易》注解,和一些所谓“研究家”的文章,真是五花八门。那么一本简简单单占卜的书,经他们那么一注解或是一研究,居然变成了无所不蕴、天地唯此的百科全书。有说里面体现了宇宙的奥秘的;有说里面反映了人类的命运的;最近又听说,有一个心情灰暗、几乎要自杀的医学研究者,因为《周易》里的一句爻辞而忽地振奋精神,结果是考入了某大学心理系当博士研究生,研究起《周易》来了,还说《周易》“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