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跟帖就说:“你们啊,就是永远的被娱乐至死。”
.
笔者常常讥笑方舟子之流无知无畏者缺乏宏观求真哲学素养的“幼齿之论”。那是理性思维的死穴。而诉诸感性思维诗的歌,则需要基于赤子之心的“童真童趣”。幼稚“拙朴”的儿童画之所以美得成人模仿不出,就是这个道理。而李白之类天才诗人于极其平易中见奇的丰富想象力,亦来自基于赤子之心的“童真童趣”。
.
赵丽华老师的“梨花体”口语分割“体例”,不过是个外在形式,一如马雅可夫斯基的“阶梯诗”,只是审美观照对象的外在形式,其诗的“魅力”并不在于那个外在形式,而是读者从诗中“读出”的“精神自由”内容。形式易学,内容难仿。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儿童比深陷俗事的成人更多“精神自由”。那么,基于赤子之心的“童真童趣”,是不是赵丽华老师“梨花体”真正的魅力之源呢?
.
俄长期毒理试验证实转基因大豆使仓鼠三代绝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4c4b440100l6n7.html
编剧赵华解读温家宝总理关于转基因问题的讲话
http://www.blogchina.com/201107171167554.html
吕永岩《国耻:从“九一八”到“七一四”!》
http://www.blogchina.com/20110716116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