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这边加紧了争取张学良的工作步伐,10月8日,在蒋介石的极力举荐下,国民党中常会加推张学良为国民政府委员。9日,张学良同意就任国民政府委员,在事实上承认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政府地位。蒋介石于是要求张学良,“委员既经发表, 应乘此时同时更换旗帜, 宣言就职, 以十七年双十节为兄完成统一之纪念日也。”张学良欣然再次向蒋介石承诺将在双十节实现易帜。
然而,由于东北政权内部亲日派的强烈反对,同时南京国民政府未明确满足张学良的人事要求,双十节易帜的计划再次流产。
双十节易帜计划再次失败后,已经精疲力竭的蒋介石明确向张学良表示,只要实行易帜,其他条件均可商量。恰巧日本田中内阁正处内外交困,无暇顾及东北易帜问题,放松了针对张学良的工作;蒋介石也答应了张学良的所有要求,东北易帜的时机至此成熟。
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典礼在奉天省府礼堂举行。会后,张学良通电全国:“自应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同日,南京国民政府电复张学良等人:“完成统一,捍卫边防,并力一心,相与致中国于独立自由平等之盛,有厚望焉。”
人们普遍认为的历史常识是,因张学良东北易帜,得以帮助蒋介石取得中原大战的胜利,但实际上中原大战爆发是在东北易帜两年后。“东北易帜”确实是张学良所做的最好的极少的利国利民的好事,关于他的争议很多,有人说他抛弃父兄基业,是为不孝;“九一八”丢掉东北,是为不忠;“西安事变”,扣押义兄蒋公,是为不义;抛弃发妻,是为不仁。但是无论如何,他为实现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