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2月29日,这一天上午七时,东三省的政府部门都在同时举办一次非常重要的仪式,政府大楼前面的五色旗纷纷被降下, 缓缓升起了青天白日旗。时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张学良公开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南京国民政府。而早在半年前,张学良就与南京国民政府达成和平统一共识,但是为什么张学良用了近6个月的时间才宣布东北易帜呢?而期间先后有两次易帜计划流产,这其中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1928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二期北伐”,势如破竹直逼京津,早就主张停战议和的张学良密派特使南下与国民政府谈判。
6月3日,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决定退回关外。6月4日凌晨5时30分 张作霖在皇姑屯被关东军炸死 ,这就是历史上轰动一时的“皇姑屯事件”。不久,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成为东北最高领导人。
此时,国仇家恨摆在了张学良面前,有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如何在日本的军事压力下维持住父亲在东北的基业?此时的他有很多选择,具有英雄情结的张学良最终做出了最有历史意义的决策,实现关内外的国家统一。但是宣布统一的易帜计划却是一波三折。
张学良在与中央谈判中强调,他“决非为三民主义而牺牲一切者”,他需要确保自己东三省长期利益为前提基础,双方最终达成妥协,决定热河先于7月19日宣布易帜, 东三省再于20日发表易帜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