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知道分子”
朱蓬蓬
最近知道分子又时尚起来了。《新周刊》2009中国娇子新锐榜2009年12月12日
在广州揭晓。获得2009中国娇子新锐榜之年度知道分子奖项的是梁文道。
据记载,2003年,《新周刊》评出“知道分子”的年度代表五位:主持《华山论剑》电视直播的清华大学美学教授王鲁湘、海湾战争期间在央视分析评论战事的张召忠、担任某著名电脑形象代言人的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的杨锦麟、《时事开讲》的曹景行。其后,《新周刊》提出“知道分子”年度代表:2004年:吴思;2005年:王受之;2006年:李银河……
那么什么是知道分子呢?早在2000年,王朔就写过一篇叫《知道分子》的文章。他把那种“抄惯了别人的宏论”,没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学者调侃一番挖苦一番之后,还嫌不尽兴,便在文章的末尾加了个“附注”,注云:写伟人传记的;为古籍校订注释的;所有丛书主编;所有“红学家”和自称鲁迅知己的,这些当然都是“知道分子”。次一等的他也没放过:好提自己念过多少年书的;死吹自己老师和老老师的;爱在文章里提他不认识的人和他刚看过的书的。最后,他干脆列出了“知道分子”的代表刊物和代表作,它们是《读书》和《管锥编》。王朔对“知道分子”的说法是有点讽刺的意思的。
但《新周刊》对知道分子的阐释说:“知道分子”是对一个新的社会精英群体的指称。他们无所不知,到处发表高见,把自己的名声当做品牌经营,把知识当做资本投向市场,既向社会发挥他们的影响力,也从社会获得回报。知道分子是从知识分子分化出来的,但没有知识分子那些迂气、酸气。他们通达灵活,善于合作,特别懂得如何处理头脑中的知识。显然,这个解释已颠覆了王朔的释义,“知道分子”得以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这样的说法似乎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