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饶庆年诗歌的时候,并不认识他,只知道他是湖北省的一个诗人,一个把江南烟雨装在心中的诗人.饶庆年是一个中学教师,是一个纯真的诗人。当中国第一届新诗奖颁发给他的时候,他就离开了学校,成了一个专职的诗人。应该说,饶庆年一生感谢的是诗歌,是那些江南乡土气息的诗歌改变了他的命运.但是湖北的男人是精明的,湖北的诗人饶庆年也是精明的,对着逐渐衰落的中国诗歌,和日渐兴隆的商业大潮,饶庆年却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当饶庆年拥有许多时间写诗的时候,诗歌却远离他而去了。因而,饶庆年就成为了一个很幸运的商人。他从年轻人都有一个诗人的梦想这个契机里开发商机,在全中国第一个搞起青年诗歌大奖赛,捞出了他的第一桶金。而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饶庆年一直在做着诸如此类的文化生意,赚的钱很是不少.
我认识他的时候,是1994年的夏天,他已经是一个有钱人的模样。当我们两个人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我从他身上已经看不到多少诗人的气质,特别是他的诗歌里曾经流淌过的戴望舒一样的江南诗人的气质.烟雨里的一抹忧伤,忧伤里的一抹明净,都远离饶庆年而去了.商业的海洋洗掉了饶庆年身上的诗意,把镍币的影子印刷在他的躯体上.一个诗人就是如此,或许他应该写诗,或许他应该下海,或许他在诗意里展现诗歌的高尚,或许他在金钱里展现金钱的魅力.90年代,就是一个飞腾和没落并存的年代,就是一个理想和现实并驾齐驱的年代.你以为你真的捡到了一块金子的时候,回到家里发现捡到的是一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