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新鲜解读】
杨炯《从军行》:唐朝人有读书不如当兵的感慨
丁启阵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1
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古今乐录》引王僧虔说,相和歌辞平调曲有《长歌行》、《短歌行》、《猛虎行》、《君子行》、《燕歌行》、《从军行》、《掬歌行》等七种曲调。引《乐府解题》称“《从军行》皆军旅辛苦之辞”。
唐代发生过的对外(异族)战争,较大规模的有十几次。从时间上推算,唐显庆五年(660年)至光启年间(885—887年),唐与契丹、奚、室韦等部族在今河北、辽宁西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进行过的多次作战,最有可能。
2
初唐文人多各具性情,杨炯是其中之一。
杨炯(650—692),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世家出身,父祖辈颇有官位显赫者。自幼聪明博学,善属文,十岁时举神童,次年待制弘文馆,二十七岁时授校书郎。曾任詹事司值、梓州司法参军。武后时为婺州盈川(在今天浙江省衢州市)令,卒于官。杨炯恃才倨傲,常称呼朝中官员“麒麟楦”(覆盖在毛驴身上冒充麒麟的面具,讽刺他们实际上是毛驴),为时人所忌恨;对初唐四杰“王杨卢骆”的排名,他曾有“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说法。当时文坛名流张说、崔融、李峤等不少人赞同这一说法,认为杨炯是谦虚;今天论者以为,在诗歌的创造性上,杨炯是四杰中最差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