氍毹之恨
王俊良
读书人入仕,一如演员之于氍毹。北宋大观三年,初登氍毹的中书侍郎林摅,还没来得及施展才艺,就因读“白字”被黜。这一遭遇,于读书人,是前车之鉴;于林摅,是氍毹之恨。
《宋史》载,大观三年(1109年)春,喜欢大场面的宋徽宗,决定为新科进士,在集英殿举行声势浩大的胪唱仪式。本来,对中书侍郎林摅而言,能入宋徽宗的法眼,并被圈定主持这一仪式,就预示着一个被世人看好的政治新星,即将登上历史舞台。
这样的场景,林摅睡觉都会笑醒:雄壮的迎宾曲罢,宋徽宗在宰相等一干执政大臣簇拥下,微笑着向观众挥手致意。仪式开始后,由他唱名登第进士姓名,接受宋徽宗和大臣们的集体检阅。对仪式感近乎苛刻的宋徽宗,十分在意享受细节的光鲜和流畅。
问题恰恰就出在了细节上。林摅“ 不识‘甄’、‘盎’字。帝笑曰:‘卿误邪?’摅不谢,而语诋同列”。念错了字,被宋徽宗指出,这样的机会,本可马上反转为彰显皇帝英明伟大的好戏。退一步讲,即使立刻承认疏漏,加以更正,也不至于越走越远。
林摅拒绝认错,结果等于做实宋徽宗无纠错能力。本来,宋徽宗可以享受新科进士膜拜快感,却被林摅的横生枝节大扫其兴。林摅的做法,终至宋徽宗采取组织措施:一是“御史论其寡学,倨傲不恭,失人臣礼”;二是“黜知滁州。言者不厌,罢,提举洞霄宫”。
林摅被踢出氍毹,在没搞清戏是演给宋徽宗看的。晚清军机大臣、礼部侍郎刚毅,就比林摅明白。念白字不是问题,问题是念白字的,可以领导不念白字的。《清稗类钞》称,“刚毅年老而善忘,广座之中,恒说讹字”,时有“一字谁能争瘦死,万民可惜不耶生”之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