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乡土调查,采写《大国空村》系列过程中,行走了国内不少地方,打交道的大多是家乡人,看到家乡人的谋生地、事业主场、工作状态、生活空间、情感世界,看到一个有喜有怒、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鲜活群体,常常感慨,家乡人太精明。
小时候,在“惟楚有才”的赞誉声中,听家乡邻县天门“状元县”的城市传奇和黄冈中学“高考神话”,曾经在家乡农村小学的课室内点亮油灯夜读,挣扎着“鲤鱼跳农门”。
长大了,听“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就听出了异味,总觉得揶揄多过夸奖,言者大抵觉得湖北人聪明过头。
工作以后,身边同事来自周边城市,比较之下性格秉性各异,便对“奸黄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汉川,不怕你奸,不怕你狡,就怕你碰上天门佬”有了新的认知。
而今,跳出家乡看家乡,跟着他乡人的眼光看家乡人,早就没有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酸葡萄”心理。审视一个个洗脚上田的家乡农民,洗脚上田白手起家,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我知道,里面蕴藏着家乡商业文化基因。
改革开放初,分田到户还没有实行,家乡亲族里有人冒着住学习班甚至劳教的风险,将家乡土产挑到云南、贵州、四川等偏远落后地区叫卖。1979年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刚刚恢复,从襄樊到重庆的襄渝铁路全线通车贯通鄂川,家乡人就肩挑背扛当起货郎,把汉正街的小商品贩卖到西南各省,发展成各行各业龙头老大,出现一大批“百货大王”级人物。一位至今仍在灶具行业打拼的家乡企业家自豪地说,当年成都市场7成灶具是自己供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