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向美国来客递烟却无人响应,自嘲“第一次碰到不抽烟的代表团”;基辛格念念不忘丰盛的北京烤鸭,以至于在工作记录中也要写下来;毛泽东对尼克松说“我喜欢右派,人们说你是右派”,尼克松随后回应“我是帝国主义反动派”……这并不是历史发烧友们编的段子,而是真实发生在1970年代的往事。随着美国外交档案的不断解密,这些原本不为人所熟知的历史逐渐重见天日。
如今,美国国务院公共事务局下属的“史学家办公室”(OfficeoftheHistorian)已经拥有超过480个卷宗,提供自1861年(亚伯拉罕·林肯时期)至20世纪70年代翔实的美国外交政策记录。
而美国国家档案馆(NARA)则保存着更大范围的美国政府部门档案,其内容五花八门:家族宗谱、人口普查记录、联邦法院记录、国会记录……这些已经超过保密期的档案,几乎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被任何一个人免费查阅,对于美国本土问题或外交政策研究者而言,这些第一手的材料可谓裨益良多。
但是,美国的政府档案系统并非原本就这样便捷。1966年以前,美国公民如果想通过提出申请,查询利用联邦政府的记录和档案,会面临重重阻力。此前虽有《行政程序法》规定公众能接触政府档案,但该法却留了个尾巴,称机构“基于正当理由”或“为了公众利益”,可以对接触档案施加限制。
于是各级政府自然大施懒政,州和地方政府官员可以阻止公众接触档案的权力得不到有效遏制,动辄以“国家安全”、“政务机密”等含糊理由搪塞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