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因朝鲜的自然灾害等原因,中朝边贸开始起步。当时,朝鲜需要石油、天然气、重油,同时也需要面粉、面条和玉米。中国的商人把大量朝鲜急需的物资运至边境,朝方交易的则是矿产原材料。
1996年,急需食品的朝鲜准许废钢铁出口。马晓红成为此波淘金者的一员——她销售重油给朝方,获得朝鲜废钢。马晓红说,当时货车一辆接一辆地从友谊桥通过,拉的都是机器零件,一车10吨。
1997年朝方禁止废钢出口后,丹东乃至东北一批最有实力的边贸企业因追不回欠款而纷纷倒闭。
但马晓红却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发现了新的机会,她选择了在平壤合资开矿,挖掘煤、铁和有色金属。作为合资的代价,她把80辆斯太尔卡车交给了朝方,用于朝鲜方面的公关。
2006年4月份,朝鲜停止了煤炭出口,对朝鲜政局已经娴熟的马晓红保持了耐心,一直等到8月朝鲜的煤炭出口重新获得许可,耐心等待、两边官场长袖善舞使得马晓红获取了更高额的回报。
为了把朝鲜的矿产尽快地运回国内,这名女商人决定购买船队,投入到与朝鲜企业的合资当中。即便认为自己随时会被“挤碎”,大陆同行不断传出从朝鲜撤资的消息,马晓红仍然要这么做。在她所在的写字楼里,依然忙碌著各种各样的边贸商人。
马晓红的鸿翔实业越做越大,2010年,被中共商务部列为涉及外贸的500家私营公司的第189名。
而韩国一所智库以及华盛顿的一个研究组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11年到2015年间,鸿祥与朝鲜的贸易额达5.32亿美元,其中从朝鲜进口了价值3,600万美元的货物。而这个数额几乎足以为朝鲜的铀浓缩设施,以及设计、制造和试验核武器提供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