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时下德国年轻人对柏林墙的记忆,已经随着残存的柏林墙日渐稀少而日渐淡薄,就像阿克曼所说:“我的孩子不过是通过录像和记录当年推倒情景的镜头来回忆那段历史的。”
当柏林墙的倒掉在20年后变成直观的艺术活动,借此复苏的不仅仅是德国年轻人心中的模糊记忆,其实也更是一个关于分裂的国际交流。正如该项目的负责人迈克尔·也斯曼所言:“我们不单对自己的历史感兴趣,也想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民。‘墙’的寓意要远比民族国家的分裂更为深远,它不仅仅意味着国家的分裂,同时还意味着在贫困与富庶、文明与落后,或者在不同肤色的人群之间划出一道鸿沟。”
今年,德国政府也提出了对剩余柏林墙的整修,柏林墙遗留下来的最长的一段界墙东边画廊列入整修计划中,通过这个手段来吸引全球游客对柏林和柏林墙的关注。这次的“柏林墙之旅”更像是一个对柏林墙的精神整修,扩展的“墙”的寓意显然更具广泛性。
中国艺术家张晓刚在他的作品上就阐述了他对墙的私人理解:“当我们竭尽全力地试图冲破某种思想带给我们的桎梏,从而不断推倒一个墙时,却感到获得的不仅仅是自由,我们再也无法进行在‘单纯’思想指导下开展的‘理想’人生了。相反,困惑、质疑、分裂、孤独、矛盾、无聊、偏执、迷失感、功利主义、物质崇拜、信任危机、深渊感、渺小感、虚拟人生等这些我们曾不愿面对的东西,随着自由思想的来临,几乎在一夜之间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现代文明中,还有多少墙是等待我们去推倒的?当我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柏林市的文化政治意图也真正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