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正是表达了他们各自对20年前——1989年的历史记忆。
画家徐冰把帆布墙刷成了水泥面,并在这面被改造过后的墙上书写了一首陆游怀念前妻的词《钗头凤》。徐冰利用英文方块字的方法,将德文字母拼成方块字的模样,人们能依稀辨出这首诗歌的最后三个德文拼写:“错、错、错”。
画家王广义,则用1989年的宣传画和消费社会的象征结合起来,在他的墙面创作中,文革宣传画中的工人正在拆一面墙,王广义的理解是“拆一个水泥的墙比拆一个人内心的墙要难得多”。
画家黄锐创作时,在他的“柏林墙”上拼贴了多张1989年的老照片,形象记忆了历史时间中发生的事件。
画家张晓刚则用一个中国国家领导人坐的沙发和西方领导人的沙发来对应,“柏林墙”被他处理成镜面形式,每个观众都可以通过镜面在参观作品的同时看到自己。他还通过自己绘在“柏林墙”上的一篇日记表达了自己对1989年那段历史的理解:“1989年对整个世界来说应该是个大分裂时期,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十分动荡的转折点,这一年柏林墙在一夜之间很快坍塌,我不知道这是意味着一个国家和人民思想的新的统一呢,还是反而暴露出人们再也无法逃避的内心的分裂。”
邀请4位艺术家来参展的是北京歌德学院的院长阿克曼,这位1975年就来到北京大学的洋“工农兵学员”前后在中国生活了长达10多年,跟中国艺术家交情极好,请到4位颇有艺术市场的中国艺术家就是因为他们的私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