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在台北病逝。他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白话文学史》和《胡适文存》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以及“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的名言。
在上世纪中国文化人的心目中,胡适真正算得上是一位声震全国、大名鼎鼎的人物了。他之所以受到人们如此追捧,除了为人谦和,一生涉猎广泛,著述等身,令人叹为观止外,还因为在他一个人的头上竟然戴了36顶博士帽,这不仅堪称“中国第一”,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空前绝后的。
1927年3月,37岁的胡适由英国赴美国,向母校哥伦比亚大学补交了博士论文(著作)《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亚东书店版)100册,完成了哲学博士学位手续,得到了第一顶博士帽。
就这样,经过一番周折,胡适总算正儿巴经戴上了自己的第一顶博士帽。在耗时10年、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胡博士”后,一顶顶博士帽便接二连三朝着他“飞”了过来。
胡适的第二顶博士帽,是在1935年1月5日,他由北平赴香港讲学,香港大学授予其法学名誉博士学位。
1936年9月,胡适应邀出席哈佛大学300周年校庆大会,并以“中国的印度化:文化借贷的专题研究”为题发表演讲,会上他接受了哈佛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同年胡适还接受了美国南加州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这样,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胡适一下子戴上了4顶荣誉博士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