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第一空间看上去最令人向往,那里只生活着 500 万人,而且他们大都是掌管这座城市命运的「上流阶层」;那里有高达的树木和大片草坪,太阳好看得令人目眩神迷;目力所及没有一座高楼,人们都生活在庄园一般的房屋中。在那里,人人都优雅得像是 18 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的先生和小姐,谈论的话题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第二空间生活着 2500 万人,他们很多都是每天忙碌工作的年轻白领,人人都在匆忙赶路,一切都很有秩序。当夜晚来临,「所有人回楼,世界蛰伏。」
第三空间自不必说,他们才是这个世界中最庞大却又最无力的一群人。5000 万的居民都从事着很基础的工作,2000 万是垃圾工,剩下 3000 万靠贩卖衣服食物燃料和保险生活。为了让他们能生存下去,这个科技已经非常发达的城市一直不敢使用全自动的垃圾处理系统。于是我们的主人公还能靠垃圾工的生活过日子。
这么真实,还算科幻吗?
具体的情节就不剧透了,还是留给大家自己去看。
我不知道一位快递员看完了这篇小说后的感受是什么,但《FT 中文网》中提到的一个事很有意思,一名北京市属公务员在网上刷完这部小说后,开玩笑地说了一句:「这(真实感这么强)也能算是科幻吗?」
我不知道这位公务员把自己归于第二空间还是第三空间,但当小说中的空间开始翻转折叠时,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从国贸到通州、从金融街到回龙观的区域转换。而作者郝景芳也曾多次对媒体表示,《北京折叠》的创作契机是自己的「生活所见」。其中的故事就源于她「住在北京城乡结合部」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