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您对张爱玲的原著有什么看法?
可以说,《色戒》是张爱玲作品中写得最差的一部。张的一些作品能以冷眼峭笔记下晚晴以来一个没落寄生阶级的众生相,虽然境界不高,“可信不可爱”,毕竟有其艺术上认识上的价值。而《色戒》则是张爱玲为自己汉奸历史找合法性的工具,既不可爱又不可信。张如果是一个诚实的艺术家,好汉做事好汉当,她本可以从自己真实的经历入手,客观解剖分析,认真描形画骨,留下汉奸文人的心路自白,也不失为一段信史。但张爱玲毕竟是张爱玲,她做不到这点。一个没落自私、梦想荣华的女子蜕变为汉奸婆娘几乎顺理成章,这样的文学或历史形象不可能为她开脱。她必须把一个抗日之士变成一个汉奸情妇才能达到目的。但这项工程的难度不亚于把白说成黑,方说成圆。这是小说《色戒》从娘胎里落下的致命伤,没出生就断气了。这么一块没生命的骨肉,李安再做人工呼吸也无济于事——搞阴阳采战也没用。
四.国内很多人对电影叫好似乎是有点起哄的感觉,也许普通观众不太会去考虑它的政治含义,您对此怎么看?
“国内大多数”对此片的肯定,确实只是你的“感觉”。一方面,国内不少中产阶级白领在价值和审美上构成成《色戒》这里类作品的社会基础。这可以理解,现在不是一个大危机时代,这些人又最是花红柳绿一族,对思想上不好不坏、表达上不明不白的文艺连续叫好了二十多年已形成条件反射,想不叫好都收不住了。这些人控制了绝大部分媒体,所以他们的声音得以格外地放大。另一方面,也很多人厌恶这部影片,包括我认识的一些学历并不高的“普通观众”,他们的社会存在使他们更容易接近社会的真相,从而对《色戒》表现出爱憎分明的立场。他们属于习惯于沉默或不得不沉默的那一部分人口。另外,网上流传的一群大学生联名上书有关部门,申明他们对《色戒》所代表“黄奸毒”文化的态度,也说明局面远非清一色,把《色戒》仅当艺术片或三级片看的观众比例并不如想当然的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