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工作者,人文主义关怀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出发点,没有这种关怀,一切的艺术形式都是扯淡的,糊弄百姓的。而我们现下的主流作家都在做着什么呢?文化界水深多少,这个或许并不需要明说了。在文坛界活跃的,有多少不是在怀着巨大的人文关怀在创作,而是应景应时而作,这些作品是不是属于“俗不可耐”的行列?文化创作本应该属于艺术工作者自身的事情,是源于自身而发的东西,而不是靠政策指导、党政理论支持来完成创作的。靠着这些本不属于艺术的附加品来喧宾夺主,最终统一文化市场,能否说,这些作品就不是三俗的?
相反,那些依靠本心所作,反应百姓真实的生存境遇的优秀作品,我们主流话语权力是否又过多的封杀了呢?人文关怀,首先就是批判的,对时下有反思功底的,也只有这些东西才是对我们这个民族有大用的,不俗的。但是,我们现下的体制是否允许这些作品存在?这本身就已经说明问题——真正存在巨大问题的,依靠强大的话语权力成为不是问题的主流价值,而那些怀着强烈的人文关怀的艺术作品却因为不合时宜而被主流话语边缘化。
幸好,我们还有市场,还有明眼的观众。但主流话语却对各种艺术形式“严格管理”,这里面有多少限制,多少强制性的价值理念输入,应该不必多说了。我们面对了多少以“反三俗”的名义扼杀了真正怀揣人文关怀的艺术作品呢?远的不说,就说说近处的——《唐山大地震》。
冯小刚是真的拍摄的不好吗?不是,是因为他使用的剧本太差了,那个被编辑的千疮百孔的剧本,试图输出主流价值,但就是因为这种输出,而把巨大的人文关怀抹杀了——对当年地震的救援反思,对我们灾后重建的反思……这些才是我们的艺术作品真正需要完成的,但我们的主流话语是否允许这些最大的人文关怀出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