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宣传抗战,一些口径从现实政治需要出发,带有片面性和虚夸性。如国民党当局在抗战时宣布的战果往往充满吹嘘,对一溃千里等败绩则尽量掩饰。新中国成立后因与美国对立并需要强调“人民战争”的威力,较少谈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绩,而把地道战、地雷战等游击战描绘成打败日军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大陆方面对国民党抗战给予了肯定,不过一些媒体又袭用台湾书籍中的吹嘘资料,对整个中国战场的作用大力抬高。这种教育对振奋民族精神也许有些作用,但从长远看却会使相当多人对此类宣传从整体上产生不信任感,使他们反而容易听信反面的歪曲宣传。
仔细研究日本在二战中的兵力分布,可看出它因轻视中国而在多数时间未投入主力。日军只是在1940年之前的两年把多数陆军师团投入关内,针对苏联的关东军却保持着最精锐部队(对付满洲的抗日游击队主要使用伪军、伪警),军费投资重点又是准备对美英作战的海军。日本因工业和财力落后于西方强国,有限的投入只能保证其航空兵和战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陆军装备远远落后于美英苏德等国。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后,不仅几乎全部海军投入对美作战,陆军精锐也陆续投入南洋。
看一下战争末期日军的兵力分布:在本土和南洋对付美、英的兵力为550万,在满洲和朝鲜对抗苏联的兵力为92万,在中国战场(当时伪满地区不包括在这一战场)兵力为110万。若说中国是当年对日战争的“主战场”,公正地讲应在后面加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