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新鲜解读】
陈与义《登岳阳楼》:国难时期登名楼
丁启阵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1
根据诗中“三年多难更凭危”一句,可知诗作于建炎二年(1128)秋天。靖康之变(1126)当年春天陈与义开始逃难,从陈留出发,途径湖北、湖南、福建、广东等地,至此正好三年。
陈与义于政和三年(1113)中进士。宋徽宗政和、宣和,宋钦宗靖康年间,先后任开德府教授、雍录、国子博士、符宝郎、陈留酒监等职,其间赋闲、丁忧数年;绍兴(1131-1162)年间开始得到重用,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提举洞霄宫。
可见,写这首诗时,陈与义的仕途尚处迷茫阶段。这大概也是诗中“无限悲”的组成部分吧。
2
首联,出句交代岳阳楼地理位置;对句描写所见之景,帘幕、旌旗、夕阳,透露两点情况,一是没有风,二是时间为傍晚时分。颔联表现历史与现实的交织,登楼想起历史往事,吴蜀横分,指三国时吴蜀夺取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徙倚湖山欲暮时,回到现实,眼前湖山笼罩在苍茫暮色中,表面是交代时间,实际上是为了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内心痛苦。颈联两句,抚今追昔,瞻前顾后,感慨时势艰难。尾联两句抒情,抒发国破离乱的悲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