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对名著的改编是值得支持的,这一点我认同“改总比不改强”这个观点。在《赤壁》中,曹操攻打东吴的原因是为了小乔,刘备给兄弟们编织行军打仗用的草鞋,诸葛亮给马接生为鸽子洗澡……作为一部娱乐大片,最主要的任务不是还原历史和传说,而是根据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打造出符合他们审美需求的产品。吴宇森的失败之处在于,他的改编本来可以给《赤壁》带来新鲜感,但却没能让这些情节稳妥地落入到影片的整体情景里去,港台演员包括其中一位日本演员蹩脚的台词和完全不在状态的表演,和《赤壁》作为战争史诗片所需要的悲壮、惨烈、厚重气息格格不入。对于三国人物的生活化还原貌似做到了,但导演似乎忘记了,这种还原只能是衬托而不能成为主旋律,观众想要看到的,还是赤壁这场史上最著名战役的紧张、激烈和刺激的一面。
《赤壁》的上部是冗长的,无聊的对话和没有新意的乱战场面,仿佛只是为这部电影分成两集而服务的。笑场台词取代战争场面成为调动观众情绪的主要手段,这让看多了中国大片的人有些无所适从。论箭阵,《赤壁》不如《英雄》;论乱战,《赤壁》不如《投名状》;论情义,《赤壁》不如《集结号》。三国时的英雄豪情在《赤壁》里看不到,吴宇森的暴力美学也显得落伍和陈旧。
是观众变得挑剔了,还是吴宇森真老到要退休了?我宁愿相信是前一种。观众的确不好伺候了,但这更要求电影从业者们充分认识到电影生存环境之“艰难”,不要以为只要凑够了商业元素,就可以安然等待回收票房了。至于《赤壁》是不是吴宇森的滑铁卢,现在尚不能断言,但通过《赤壁》,的确能看到吴宇森的无力感。也许,他来拍这部电影,是选择上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