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两句表现牧童夜晚的生活:先是吃晚饭,然后是睡眠。黄昏饱餐,蓑衣卧月,说明牧童生活无忧,随性。
3
笔者少年时代生活在农村,也曾做过牧童——中小学时代的寒暑假,须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暑假多被指派担任牧童角色。因此,愿意对诗歌所表现的牧童生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回首数十年前的往事,牧童生涯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我不懂音乐,给我一支笛子,我无法吹出悠扬动听的曲调。但是,如果不讲究,不深究,勉强也可以说是我会“弄笛”的,树叶、柳笛、青蒜叶、杏核鼓(取杏核,横侧面各磨出一小洞,掏空果肉,侧洞上贴竹膜,将横洞端塞进鼻孔,鼻子呼气,即能嗡嗡作声,有如B-BOX)之类,我儿时都曾玩过。因为生性鲁愚顽劣,也因为特殊年代的风尚,我做牧童的时候,没有牛角挂书、且行且读那么上进。但是,偶尔带本小说,看上几页,也是有过的。
当牛在溪滩草地、山麓地带安分吃草时,众牧童嬉戏打闹,下象棋,打扑克,也是难得的快乐时光。
根据数年暑假牧童生活的亲身感受,我认为,诗歌中的牧童生活是诗化、美化了的,既不真实,也不全面。或者说,这是诗人眼睛所看到的牧童生活的表面情况。牧童真正的生活并非如诗中所表现的一味地轻松,惬意。
我的江南家乡,村庄、人口都很稠密,草铺横野六七里的优良牧场,我从未见过。若是有,那真是牧童莫大的幸福。我的家乡没有那么大一块草地可供放牧,田头、溪边、山脚,放牧的时候,都需要时时留心提防,不能尽兴玩耍。否则,牛脖子一扬,吃了庄稼;牛角一挑,掀了人家长辈的棺材;小则挨家长训斥,大则引起家族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