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郭汝槐收到一封匿名信,上写两行人名,一行是:文天祥,史可法,郑成功,李香君,张灵普,黄伯涛,李仲辛,傅秉勋,贾绍谊。一行写着:洪承畴,傅作义,陈明仁,程潜,XXX,赵德树,另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历史裁判。郭汝槐知这XXX说的便是自己,自云一笑置之。又说别人看到,书第三行,云:关羽,郭汝槐。意思指其身在曹营心在汉。郭便书第四行,郭汝槐,郭汝槐,意郭汝槐就是郭汝槐。
不知道1982年,是什么人忽然有了这样的传统观念,虽然提的忠贞不二。但隐约中也有对于那些投诚国军将领的不屑。郭的同志虽将郭写入第三行,也未将傅作义等拧出来一并提之。或许,也未必没有心结。郭自书,虽有特立独行不与众人的意思。但也看出,这样人士终归内心一片孤独。在我们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二臣者,无论所从事之事业是好是坏,对于其人,总不难以正面。价值观使然,所以看从事情报工作者,日后下场大都乏善可陈。
郭汝瑰,四川人。1949年率领国民党72军在四川宜宾起义。曾两度出任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长、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授陆军中将,在抗日战争时期以优异表现获得蒋介石赏识。但他向将大量国民党军的作战计划发往延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因此被誉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红色间谍,以至于后来蒋介石都发出了感叹:“没有想到郭汝瑰是最大的共谍。”(这一段百度)
郭汝槐中学考入成都联合中学,是当地名校。校长张铮,号仲鸣。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教学抓的很严,完全按日本的那套在搞,提倡勤俭好学,朴实无华。课程抓的紧,升留级制度十分严格。非常注重考试。而且学习的东西多样化,并非古板或者一味细化。郭认为学业繁重有阻挡学生有闲暇去过问政治的目的。但也说自己在其中看了许多革命书。并且得到一个教员的启蒙。后来也说自己在这样严苛的学习中其实受益。当时却不这么想,甚至举办学潮,反对张铮。将状告到四川督理公署杨森那里,结果一告一个准,张铮被撤职,换杨森亲信刘某。杨森不过利用学潮安排私人而已。刘某贪污,后换文某,但学校终归江河日下。大家反思,还是张铮好,于是抱怨组织学潮的几个代表。郭汝槐是最后一个在校的代表,心知是呆不下去了。找个机会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