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1920年留学法国时,就用法语帮助革命青年学唱《国际歌》。1927年周恩来在上杭两次领唱《国际歌》,解放后又亲自多次指挥演唱。1960年11月,他在观看中央民族歌舞团归国汇报演出后谈到:战争年代歌声嘹亮,但现在不少人不会唱《国歌》和《国际歌》,这不好。直到1975年11月病重之时,周恩来还让人把《国际歌》的唱片带到医院,同守候在身边的邓颖超低声吟唱《国际歌》,“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深切地表达了他对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
为什么毛泽东和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国际歌》的精神鼓舞作用那么重视呢?因为《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及一切被压迫的人民与地主资本家等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进行斗争的战歌,是全世界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党歌,这首歌,不仅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英勇不屈的豪迈气魄,而且她的歌词大力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国际歌》的歌词原文(法语)由法国工人诗人、巴黎公社的领导者之一欧仁·鲍狄埃(1816-1888)在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失败的第二天(5月29日),满怀激情和悲愤所作,共有六段。这首诗歌原名为《国际工人联盟》,刊登在1887年出版的鲍狄埃的诗集《革命歌集》中。最初《国际歌》,使用的是《马赛曲》的曲调。1889年,在欧仁·鲍狄埃逝世后的第二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1848年-1932年)以满腔的激情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从此,它便成了世界无产者最喜爱的歌,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全球。1890年出现了西班牙译文的《国际歌》,1899年被译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现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国际歌》,1906年正式传入了俄国,为了便于传唱,翻译这首歌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党员柯茨只选择了六段歌词中的一、二、六这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