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战为上 欲擒故纵
诸葛亮灭蛮兵,易如探囊取物。若在生擒孟获后便处置蛮人,战事即可告终。而诸葛亮偏做起“无用功”,释放蛮兵,延长毫无悬念的平叛之战。而在出征前,蜀将马谡一席话已道明诸葛亮的良苦用心。他认为蛮兵自恃身处偏远险要之地,若仅用武力强行镇压,待蜀中有变,将再次造反,危及蜀汉统一大业。
用兵之道,在于“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只有令蛮人心悦诚服,蜀汉才可真正获得南方的安稳,诸葛亮北伐讨敌,方无后顾之忧。
孟获此时却如懵懂孩童,不识丞相仁心,复纠集十万余众,意欲凭借泸水天险,深沟高垒与诸葛亮持久作战。哪知诸葛亮早识破玄机,派出一队壮兵,在当地向导指引下夜半渡河,截断孟获粮道。曾受诸葛亮大恩的洞主董荼那,不忍负汉,不战而还,被重责一百军棍。蛮兵聚而商议,大家皆因被孟获逼迫而反,而诸葛亮神机莫测,当世无双,对俘兵更有活命之恩。他们决定联合董荼那,趁孟获醉酒时捉拿,押送至诸葛亮处。
人心尽向蜀汉,唯独孟获冥顽不灵。再次被擒,他认为诸葛亮“胜之不武”:“此非汝之能也;乃吾手下之人自相残害,以致如此。如何肯服!”诸葛亮亦不计较,赐酒食后,带他观看寨中粮草、军械布置,并依礼送回。
两番被擒的孟获,自以为知晓汉营虚实,也学着用计取胜。他派弟弟孟优诈降汉营以作内应,而自己将夜袭蜀汉大营,誓擒诸葛亮。而诸葛亮早在带他参观营寨时便设下三擒之计,孟优诈降无异于自投罗网。果然,诸葛亮将计就计,将投降者灌醉,孟获赶来时,只见一座空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