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0年前,俄罗斯不过是西方人眼中的蛮夷之地,简直无法与他们理想化描绘的遥远东方的中国同日而语。作为一个领土“半欧洲”、宗教文化“半欧洲”的斯拉夫民族国家,却不被视为欧洲国家。当时,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预言,俄罗斯的未来将变成瑞典的殖民地。然而,俄罗斯却迅速从一个蒙昧落后的国家成长为一个世界大国,这一戏剧性变化,源于沙皇彼得大帝强有力的改革。
彼得·阿列克塞也维奇于1682年继承皇位,年仅10岁。彼得大帝自幼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向往西方文明,痛恨俄国的落后和愚昧。在他执政的数十年间,全面推行“欧化”政策,成为率领俄国人打破孤立封闭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彼得大帝的改革源自于西方世界工业化、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一般地说,一个国家在落后的情况下,该国的统治者会采取两种不同的态度对待外来先进文明。一种是根据国情,正确定位,认识自己的落后,接受和追赶先进文明;另一种是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对先进的外来文明顽固地排斥拒绝。对俄罗斯人来说,幸运的是,彼得大帝属于前者。
彼得大帝改革的总方向和总方针是“欧化”或者说西化。他在1697年组织了一个赴西欧考察团,史称“彼得大使团”,他自己化名彼得·米哈伊诺夫,以下士身份随团出国。考察团历时一年多先后了解学习了英国、荷兰、普鲁士等国的工业生产、军事技术、政治制度以及科学文化、风俗习惯。彼得亲自到荷兰、英国的造船厂当木工,做学徒,学习造船等技术。还进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归国途中,与丹麦、波兰达成协议,共同对瑞典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