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兵大学生是受害的一代人。要不是“文化大革命”,这一代人本来可以发展得更好。他们先是在十年浩劫中错过了最好的读书机会,毕业后却不能被一视同仁,背上了历史造成的沉重的包袱。
我国从1966年停止大学招生到1977年恢复招生,是工农兵大学生填补了这十年知识的空白。在改革开放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项事业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之时,“文革”前“十七年”培养的老大学生在数量上已远远不敷需要,而“文革”后的新大学生还需要在实践中磨练。十年来先后毕业的百万工农兵大学生,他们胜任工作快,奋斗在科研生产等岗位的第一线,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永远是一笔财富,不管是令人心酸的还是带来荣耀的,而要得到这笔财富,前提之一就是正视它。劫难需要记住,生活则需要感恩。对于一个时代来说是这样,对于具体的个人同样如此。
“唯文凭论”和“唯血统论”,注定要被新的时代潮流涤荡,“工农兵大学生”的心理阴影也终归要烟消云散,一个个当初或宏大或渺小的词语标签,注定要被活在当下的一个个有血有肉、用奋斗来证明自我的个人所取代。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方式的多元化,这个社会也正在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价值评判体系。
……
至于教育体制,现在的从学校门到学校门的招生制度也是不尽完美的。
我的生命将要结束,向党要说的话很多,在这里我为我国的教育进最后一言:高中生毕业后,要有一年以上的实践经历,让他们先了解社会再考大学,主要按文化成绩录取。我想这对我们的千秋万代是有益处的,对巩固革命前辈打下的江山也是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