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国应该理智地对待日本入常问
题,在博客专栏发表后,本来是出于交流的愿望而发表的,不料,却带来一片非议和怒骂,交流的愿望根本无法实现。我想,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误解&对问题的理解不一致所造成的。
我在这篇文章中最主要的是谈了一个对待日本入常的态度问题,而不是提倡,更不是为了讨好日本而蓄意支持日本入常。而这种态度却主要是从中国的长远利益出发的,如果我们在能限制日本入常的情况下,而又能够又利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全面发展,那末,我们何乐而不为?但从理论上和现实的情况来看,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原因何在,这需要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的实质在于它是一种民族主义思想,但这种民族主义思想应该是基于长远利益的民族主义思想,而不是狭隘的只顾眼前利益和一时痛快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如企图通过战争发动世界大战来开拓民族生存空间的纳粹分子和军国主义者,就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因为他们行为的最终实际结果是给世界人民和本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其结果只能是误国主义的。相反,如果理智地处理一些事情却有可能给本民族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下面是一组史料。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苏俄仍然属于协约国一方,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顺应民意,退出战争,保住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苏俄提出的和平建议被协约国拒绝后,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和平谈判。1917年12月3日开始的谈判中,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托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列宁权衡利弊,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布哈林为代表的“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和约,主张对国际帝国主义宣战;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但不与德国签约。布列斯特谈判于1918年1月30日恢复。作为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结果德国果然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