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传统的学者是有担当的,“一字不识,深以为耻”,如今有的人识字再差,也不放在心上了。电视字幕错字连篇,也没人去纠正理会了。蒙古风味饭店招牌上,也不知该写“手扒肉”,还是“手把肉”。“平定堡”的“堡”,本乡地土,谁不都知道怎么念?可是写在单位大门上,却偏偏被注音为bǎo。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事实上,文章、文字都不重要,读书人也最受轻视;重要的是钱财权势,所以,权贵大款如今最受追捧。
近期新任云南省长阮成发,在讲话中两次把“滇越铁路”读成“镇越铁路”。据说,是因为秘书擅自使用了五笔输入法。难道未经领导批准,五笔输入法都不能用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错了,只要敢于坦诚面对,仍然是值得尊重的,为什么要学没出息的蔡英文呢?蔡英文的对联不对仗,还把“自自然然”写成了“自自冉冉”,被狠狠嘲笑了一阵,不料笑声依稀还在,云南又出了这样的笑料。查一查省长的简历,果不其然,是“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学历真假不得而知,但“水平”大家都看到了。
锏是古代一种兵器,长条,四棱,无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看过《隋唐演艺》的人都知道,“撒手锏”是唐朝开国元勋秦琼的绝招。秦琼与敌将厮杀得难解难分时,就会出其不意地从背后抽出锏来,猛地撒手掷向对手,达到出奇制胜、一招制敌的效果。“撒手锏”因此又引申为危险关头克敌制胜的绝招,或者说看家自保的本领。不过,我没看过电视剧《隋唐英雄》,也不知在编剧和导演的摆布下,秦琼究竟用的是“撒手锏”还是“杀手锏”。现在喜欢读《隋唐演义》的人不多了,年轻人满脑子都是警匪片中的“杀手”,加上不明词语的来源与含义,结果“撒手锏”就讹传成了“杀手锏”。同样的情况是“盆满钵溢”,好端端一个成语,不知被谁写成了“盆满钵满”,后来大小报纸就都“盆满钵满”了。世事就是如此荒谬,李鬼到处招摇时,李逵也难得一见了,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是非不分非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