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过去许多史家谈及正面人物往往圣贤化,谈及负面人物,往往妖魔化。这几乎成为一种定式,而张鸣从史实出发,对此有所突破。他把历史人物还原为普通人,然后根据史实评论其功过是非。例如对于北洋军阀近七八十年来几乎无“恕词”,因为无论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是反对北洋军阀的,把他们视为绝对腐败的一群,一点好事没做过。如谈到“臭棋篓子”的段祺瑞,介绍了他当官不置私产,比较清廉的一面;说到吴佩孚也没忘了他“五不主义”(不进租界,不借外债等),而且着重谈了他对北京五四学生运动的声援。阎锡山是独据一方最久的军阀,他在山西行政建设和文化建设上确实有许多值得总结的东西。其他不管是“买个总统当当”的曹三爷(曹锟)、热衷审案的韩复榘和爱写诗的张宗昌,虽然还是写他们负面的东西,但都看着像活人了,并非军阀概念的化身。 对于被一些历史学家笼罩上光环的历史人物,作者也做了些还原工作。
过去对秦始皇只能颂扬不能说批评话,近20年对康熙,有人直白要让他“再活五百年”,换句话说就是希望他做皇帝一直做到22世纪。人们除了崇拜这位伟大政治家外,还把他吹捧成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称为后两家的主要依据就是他懂高等数学、会弹钢琴、懂乐理。作者引了在康熙身边工作了13年的意大利教士马国贤回忆录,说康熙对音乐一窍不通,对“数学第一因也所知甚少”,可是他的手一触钢琴,宫妃太监马上颂声顿起,这样久了,连康熙也认为自己的确是个伟大音乐家了。其实,作为高高在上、每日沉溺在一片歌颂中的皇帝,有时是昧于知己的,他常常要宣布真理,但实际是一些蠢话:有一年天旱,康熙看祈雨的奏章,感慨说,汉人没得吃,是因为吃得太多。“尔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领兵在外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