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仍然要研究这些问题,绝不能固步自封,完全可以随着研究条件的改变而不断修正已有的结论。因此,只求周氏族人不要骂人就行了,大家都可以来研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目的只有一个:逐步接近和弄清事实真象。
3. 周氏的最早发源地、迁徙路线和主要地望
我们认为,研究周氏最权威的资料是司马迁的《史记》。在“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周氏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周王朝近800年的历史,一直到周王朝的最后一个王周赧王为止。
从《史记》的记载看,周氏属于黄帝后裔,黄帝姓姬,最早的发源地很可能在今天甘肃的庆阳一带,西周时称豳,这应该算周氏的第一个地望和文化中心。资料显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轩辕黄帝曾在庆阳与中医鼻祖歧伯论医;4000多年前,周先祖后稷、不窋等曾在此地开启了农耕文明的先河;庆阳夏商时称鬼方,属公刘邑地。公刘在此地“教民稼穡”,“务耕种,行地宜”,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今天,巍巍周祖陵高高地矗立在庆阳城东山之巅,西峰区温泉乡的老公殿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华夏公刘第一庙”。
周氏在庆阳一带的发展一直到古公亶父,据推算,古公亶父是黄帝16世孙,后稷12世孙,公刘9世孙。由于戎狄不断袭扰周氏邑地庆阳一带,古公亶父被迫率领周氏族人向东迁徙至今天陕西的歧山,这应该是周氏的第二个地望和文化中心。如果我们用今天的话讲,这无疑是周氏族人的一次举族长征,但这可是一次彻底改变周氏命运的长征和大迁徙。正因为如此,古公亶父被后来的周氏族人尊称为周太王。大家知道,在歧山,诞生了后来名震天下的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等人。周文王“拘而演周易”,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总结过去、开启未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朽杰作和五经之首的《周易》。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一举推翻残暴的商纣,开创了周王朝近800年的千古江山。周公旦一生的巨大功绩,《尚书•大传》进行了高度概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