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郑成功,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有三点,一是他带领台湾军民抗击荷兰侵略者的故事,二是他保卫南明政权的壮举,三是他的身世——海盗郑芝龙与日本女人的混血儿。
南明弘光元年,郑森(郑成功本名)随着其父亲郑芝龙朝见隆武帝,隆武帝见其年少英俊,谈吐不凡,立即钦赐郑森为国姓朱,改名为成功,并封忠孝伯,领御营中军都督,赐尚方宝剑,仪同驸马。民间因此称郑成功为国姓爷。自此之后,郑成功碧血丹心,鼎力匡国,走上反清复明的道路。
次年,清军打过钱塘江,灭掉了鲁王政权,随后大举进攻福建。郑芝龙本可以借助福建山区的复杂地形抵抗清军骑兵,但是关键时刻,他的海盗本性发作,为维护家族利益,竟然准备投降。隆武帝只好坐以待毙。在儒家教育下长大的郑成功对郑芝龙的所作所为十分愤怒,他觐见隆武帝,向其阐述了一套破敌之法,隆武帝转忧为喜,封其为都督。
永历政权建立后,郑成功为“招讨大将军”,年仅二十一岁的郑成功奋起反抗清王朝的民族压迫政策,他在南安县以“招讨大将军”的名义,在安平、浯州一带誓师抗清,拥戴南明的永历政权。
刚开始的时候,郑成功兵少粮缺,只是游荡于厦门海域,随后,逃散各地的郑成功旧部以及不愿归附郑芝龙的将士纷纷投来,成为一支声势浩大的军队。南明永历四年,郑成功率军在金门、石井等地与清军抗衡。清廷对此畏惧万分。千方百计利用郑芝龙与郑成功的父子关系,对郑成功进行威慑,企图使郑成功投降。然而,郑成功忠贞不渝,对其父亲陈词说:“父误在前,儿岂误于后?我在本朝,既赐姓矣,称藩矣,人臣之位已极,此可谓智者道耳。”“吾父见贝勒时,已入彀中,其得全今大幸也,万一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之局耳。”郑成功忠君报国的决心深得永历帝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