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约我写一篇关于“家风”的稿子,思索半天,觉得很难下笔。咬文嚼字一下:家风即一个家庭可以世代相传的风气、风格和风尚。说的更学术一点,家风就是一个家庭中所有成员具有共识性并且可以世代相传的价值理念,以及所有家庭成员共同遵守并且可以世代相传的行为准则。至于后者,或许也可以叫做“家规”。
家风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常常是家庭或家族中社会影响大并在家中有绝对权威且有一定文化素养的长辈,总结自己一生的经验教训,给后辈留下的忠告——包括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同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特别强调自省和操行的文化,因此,前辈的忠告常常会被进一步抽象,提炼成一些极富哲学意义的名词或形容词,经过符合音律学规则的排列,有助于后辈记忆和承继。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风与常说的祖训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别,家风通常是用凝练的文字表达的祖训;而祖训的范围可能更大,包括代际间口口相传的前辈对后人的谆谆教导。
家风一词最近的盛行,与央视在马年春节期间的街头采访相关。记者的提问,“你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或者“家风就是家规”的解释,常使被采访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些回答令人捧腹,譬如小朋友的回答:家风就是“坚决不可以泄露家庭成员的信息”,家风就是“每星期都要挨老爸一顿打”;譬如老人家的回答:家风就是“耙耳朵”(重庆方言,意为“怕老婆”)。类似的风马牛不相及的答案,当然首先与以上分析的家风应该是一种更为正式的家庭文化遗产相关。据此推理,实际上并非所有的家庭都会有世代传继的家风;进一步说,普通的家庭甚至很少接触家风这个词,当然就不知道或不能准确地知道家风这个词的真正涵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