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武学大师,就从动物身上,领悟到高深的武功。流传多年的猴拳,就是慧根深厚的人从猴身上领悟到的。
通过对猴群的观察,作者反思这一问题,并认为“原始社会平均分配食物”的现象,只存在于家庭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成员之间,作为原始社会的整体,各氏族和各部族之间则不断因为食物而发生争夺,因此,此前人们对原始社会有关平均分配食物的看法是错误的。永春的这个观点,在西方并不稀奇,在中国可谓石破天惊,因为这等于说明一个事实:“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发生过整个社会普遍平均分配食物或其他资源的状况。”
作者永春的对这一问题的判断,符合历史真实。在今天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资源争夺仍然十分激烈。那么,在生产力水平极度落后,资源开发能力极度落后,能被人们支配的资源极度稀缺的情况下,原始人之间对食物等资源的争夺,只会更加的血腥和残酷。这种论断的证据,存在于欧洲人初访美洲对印第安人社会的诸多观察。欧洲人灭掉印第安人,也不能全怪欧洲人残忍,双方都应负有一定的责任。
母系社会是否存在的问题,不符合本人的兴趣点,在此不作讨论。
人与动物的关系问题,永春通过对猴群的观察,提升了对动物们思维能力的评价。文章中,作者认为猴子这样的动物们,与人类一样,都有思维能力,与人类的差别,只是能力的高下问题。
更好玩的,是这一段:“通过对猕猴群的观察,人和动物在有无思维能力上不存在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只是思维发达程度的问题。比如,四年一次的猴王换届,过去人们以为公猴争夺王位与争夺交配权是一回儿事。但实际上,争夺交配权是在猴群发情期,一年一次,是生理行为,而争夺猴王四个寒暑为一个周期,属于‘政治行为',二者截然不同,后者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生理需求,体现出公猴的思维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