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孔子认为周代的政治礼乐典章制度是由夏商两代发展演变建立起来的,丰富多彩,文采昭著所以他唯周礼是从。“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里仁篇能够以周礼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篇成败在于能否实行礼乐之治。“焕乎,其有文章。”泰伯篇孔子歌颂尧的伟大,说尧创立了礼乐典章制度。“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篇君子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违背君子之道。“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颜渊篇上边重视礼,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季氏篇天下有道,行礼乐,出兵征战,都由天子一锤定音。“小人学道则易使也。”阳货篇老百姓学了道,就容易役使了。孔子将周礼作为维护等级制度的根本,最终目的就是要让百姓服服帖帖。综上所述,孔子之道,就是恢复周礼,为此,他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篇不符合周礼的不看,不听,不说,不做,这就是孔子之道。
二、孔子行道,处处维护周礼
孔子行道,的确如他自己所说,不符合周礼的不看,不听,不说,不做。.贵族违反周礼,孔子毫不留情予以抨击。周礼规定,天子的舞乐,才能用八佾(八八六十四人)。季孙氏为正卿,只能用四佾,居然超越本分用八佾,孔子表示愤慨:“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篇)天子祭祀宗庙仪式结束时唱《雍》诗,鲁国孟、叔、季三家贵族祭祖庙时也唱《雍》诗,孔子多次批判他们。(同上)周礼规定,天子才有资格祭祀天下名山大川,诸候只能在其封地祭祀名山大川,而季康子只不过是鲁国的大夫,也跑去祭祀泰山,孔子批判他不知礼。(同上)国君在宫殿大门前树立一道影壁短墙,管仲家门口也树立影壁短墙;国君接待外宾,在堂上专门设置放空杯子的土台,管仲家也设置这样的土台。孔子也批判他不知礼。(同上)总之,凡属贵族稍有超越周礼的行为,孔子都不留情面予以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