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雪松
很多人可能已经把一个叫做常艳的女人忘了。这个曾经因一篇被网络删了又删的“长篇小说”而将一位副部级高官拉下衣冠神坛的女博士,其实最后落的也是个网破的结局。常艳碎的不仅是权色交易的“京梦”,也包括后来被证实离异的婚姻家庭、领薪的东家——山西师范大学的饭碗。
昨天中午,这个将梦降低到给东家“看大门”境界也圆不成的人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在自己的实名微博上向6.7万粉丝高调征婚,希望“通过微博寻找人生伴侣,开始新生活”,除了年龄宽泛到“40—60岁”,只有一项属于特别要求——能够正确看待我曾经的经历,并且“拒做小三”。
有接近名人大V级的网友,与普通网民一样,对于常艳的“正确看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认证为资深媒体人的王志安谆谆教导他“且找且珍惜,勿乱写日记”、某集团女董事长反问“怎么才是正确”之后,常艳表现出不回避、不解释的文人式傲慢。她在回复中表示,“懂我者毋需赘言,不懂者解释无益”。
其实懂与不懂、正确与不正确看待,对于常艳来说,应该有着十足的思想准备的。这就像文章出轨引发舆论热议时,旁人的愤怒远远超过马伊琍“且行且珍惜”的包容一样,并不表示这个社会对于贞洁的知行合一,达到了高度统一的共识,而是很多人在旁观别人晒在阳光底下的私情时,获得了一种批判他人贞洁的道德狂欢大餐,并在对比中表现出批判者获得的节操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