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初,据新快报的报道,“忽悠”、“扎堆”、“趴窝”、“叫板”、“猫腻”……这些北方方言如今也在不少广州报纸上露脸了。这一现象引起了部分广州人的不满:“广州地盘,广州话话事!妹仔怎么大过主人婆?”北方方言充斥广州报纸引发本地网友的抗议,这可以看作是广州网友“保护粤语”的一种早期行动。
那,粤语究竟怎么了?
在讨论粤语之前,我们要先明晰一个概念,方言。方言是地方语言的简称,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的某种通用语言,比如粤港澳地区通用语言是粤语,粤东梅州和福建西部一些地区通用语言是客家话,粤东潮汕地区通用语言是潮汕语。其实我们所能知道的所谓语言,其实都是方言。我们国家面积广阔,且族群复杂,往往即使在同一座城市,但城南城北的人都无法交流。那怎么办?这个时候需要有通用性的语言。现在,我们的通用性语言就是普通话。而事实上,我们现在用的官方语言,标准普通话也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也就说是,普通话原来不过是地方语言,后来经过国家力量升级为官方语言。于是某些地方的方言成了国家强行普及的通用性语言,而其他方言真的是成了地方性的语言,逐渐,“方言”这个概念也成了边缘性的语言。在这个层面上,“方言”就是一个带有政治含义的概念。
为了交流沟通的必要,要有通用语言,要统一度量衡,这都是情理之中,也是必要的。但是与度量衡不一样的是,方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因此,粤语存废之争,其实归根到底文化问题,细化后就是地方文化的保护与否问题。那,依靠国家力量推及普通话的时候,没有对地方文化进行适当的保护,才是我们在这场“保粤”之争之中更应该去反思的问题。可惜的是,数十年的推普中,国家有意无意忽视了一个问题,方言也是地方文化遗产,这不仅需要保护和传承,更需要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