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因《大风歌》的写作被划为右派,关进银川市附近一个叫做西湖农场的劳改农场,过起了与世隔绝的囚犯生活,张贤亮期盼着有一天能走出劳改农场,看看外面的世界。1960年的一天,张贤亮逃离了被关押了三年的劳改农场。
也许是因为平日里的表现还不错,张贤亮返回劳改农场后并没有受到更为严重的处罚,继续投入了日复一日,遥遥无期的改造生活。
张贤亮被关押期间,母亲又被遣送回了北京,母亲的远离使张贤亮进一步陷入了孤独与苦闷之中,抽烟几乎成了张贤亮劳改生活中唯一的乐趣,缕缕青烟,带给他些许安慰。
后来,张贤亮把自己劳改生活中许多铭心刻骨的经历写成了文字,读张贤亮的小说,总有人说,那不仅仅是用墨水写出来的。
张贤亮右派生涯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劳改和劳教中度过的,运动一来就抓去劳改,劳改几年又到另一个农场就业劳教,这种抓了放,放了抓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文革后期。
张贤亮说:我最好的爱情小说,是一个没有爱情的人写出来的。这段失恋的经历后来被张贤亮演绎成了小说《灵与肉》,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影《牧马人》更是感动了许多那个年月的人们。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张贤亮最初写作小说时,并没有摘去右派的帽子,完全失去自由。
张贤亮小说的接连发表,引起了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关注,经过一个联合调查组的调查,1979年9月28日,在农场子弟学校教书的张贤亮接到了一纸通知,告别了长达22年之久的右派生活,这是的张贤亮已从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成了一位四十三岁的中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