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人频道 情感口述 性感女人 GIF 内涵
首页  >>  娱乐八卦

“很黄很暴力”事件背后的文化怪胎

标签:  0    
【编者按】:近日,在《新闻联播》一则关于国家发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的报道中,一名13岁的女孩接受采访时称有些网页“很黄很暴力”。随之网上出现大量讨论帖,将小女孩的个人情况公布出来,甚至把她恶搞成准色情漫画、打油诗等等,成为年初网络文化一大奇观。
“很黄很暴力”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这是网络风行的“BT文化”结下的又一个“怪胎”。
最近几年来,以互联网为平台引发广泛讨论的社会现象为数不少,通过网络进行事件传播的模式已经渐渐成熟。其中有一类网络平台总是产生一种针对普通人而展开的热点。比如2003年恶搞小胖事件、2006年铜须门事件、2006年虐猫事件等等。在这个文化背景下,“很黄很暴力”事件能够在某个论坛上引爆,关键在于小姑娘说的这句话和那句著名的网络流行语“很好很强大”句式相同,从而引起网民关注。他们压根没在意央视,他们在意的仅仅是“很黄很暴力”这样的文本。这些用户从来追求的不是事件的“意义”,而是玩弄“文本”的快感,乃至于“玩人”的快感。
这种“BT”网络文化走到今天,经过了三个阶段:有趣——无聊——暴力。相应的,其上活跃的网友构成,也呈现“有趣的宅男宅女”——“无聊的大众”——“暴力攻击性的群体”。
早年的“BT”网络文化其实是一个小圈子,或者说“青春期亚文化群体”。其实无论有没有互联网存在,都存在“青春期亚文化”现象,其典型表现是一群年轻人因为某一个非主流的聚合,由此对抗成年人的社会,比如古惑仔。而当年网络论坛的“BT”亚文化其实是日式“宅男”文化,一种基于卡通动漫的文化,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对“文本”的敏感和解构(即“无厘头”),第二是对自我的高度认同,趋向自恋。这个阶段其实是由一群聪明、有个性的网友组成,因而比较“有趣”。到2004年,论坛进入无聊阶段。这是网站自然发展的结果,人越来越多,不可能再维持一个“亚文化”的“小群体”,必然走向大众,大众喜欢噱头,由此也变成“无聊”的论坛。“无聊”不是错,但随着一些公众论坛的身份进一步转变,商业价值日益突现,才发生了某些极端事件。比如2006年初爆发的“铜须门”。
顶一下(0)踩一下(0)
上一篇:傅作义长女傅冬菊的结局如此不堪下一篇:计算机黑客危害严重
你可能喜欢
从很好,很强大,很黄,很暴力说起还记得“很黄很暴力”吗?常小兵失联与三网融合往事如何解决张殊凡“很黄很暴力”网页问题
国家文物局和文化部的关系很是古怪歌曲飞向别人的床为什么被禁,疑是因为歌词很黄很暴力十大韩国禁播mv盘点,真的很黄很暴力(牵线木偶mv最劲爆)
欢乐中国行:宜兴“紫二代”人文魅力“瘪缩”、“胎疤”的很!马云事件不简单,背后或酝酿更大风暴鸿茅药酒事件背后的背后
精彩推荐
佐藤健和上白石萌音是情侣吗让女朋友读的语音条40条!一句话给老公撩硬,五十八句你叫的出来吗
女扮男装假小子偶像剧!中性扮相 刹那惊艳2020年女扮男装的古装电视剧你看过几部倪妮《28岁未成年》教你当男人对你冷淡了怎么
捉奸记林月娥自缚被别人玩弄双乳性奴监狱 sm 调教 15部经典SM电影推荐spa都包含哪些项目
栏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