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大哥”于建嵘
欧阳君山
吃人家的嘴不短
大约六七年前,某与于建嵘先生第一次见面,彼时他正如日中天,海内闻名。记得那是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召开的一个研讨会上,他与法学家江平先生、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一起被邀作主讲嘉宾,主持人是浦志强律师。某算半路杀出程咬金,忝陪末座,最后的发言像某在别的公开场合发言一样,神完气足,掷地作响,语惊四座。但也像别的公开场合一样,某的发言常常引起一些人的不悦。这似乎也属于人的劣根性,习惯于在别人面前自信,一旦别人在他面前自信,便龙颜不悦。
那天某没有感觉到建嵘先生的不悦,让某初次见识了他的雅量。会议结束后,我们在洗手间巧遇,因为是衡阳同乡,某向他报了家门,他赞赏某的直抒胸臆,并言及自己的弱势群体立场,不能够随便被有钱人收买,坚持说自己该说的话。的确,那一次他在会议上的发言也没有配合主办方的意图,符合他一贯的为弱势群体发言的立场。尽管他被主办方邀请作为主讲嘉宾,按常规应该“吃人家的嘴短”。
人生三基本原则
大约一两年后,某与建嵘先生再一次面叙。此前某已零星给他呈报了某的一些小文章,算是有了一定的交流基础。那是在他的工作单位中国社科院附近,某和《凤凰周刊》的主笔朋友约他一起聊天。这一次聊得比较充分,让某见识了他不一样的风格。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谈的人生三条基本原则:第一,不要把自己当人物,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第二,不要认为自己有什么秘密,光明正大做一切事情。第三,永远不加入任何组织,做一个独立的人。至今也记得在饭店别过时,他扛起他的大背包匆匆前行的背影,从那时起,某多称他为“于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