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唯分数论”的功利主义盛行,一些学校一昧追究升学率,一味保平安求稳定,却忽视了对学生如何做人处世、关爱他人、理智地把握自己的行为等人格的培养,学校思想品德教育阵地长期空虚,致使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乘隙而入。加上应试教育使一些“差生”不被重视甚至受歧视,在感情的冲动下,心里积蓄的不良情绪容易借暴力渠道发泄。除此之外,学校还存在管理不严、应对突发事件缺乏勇气和智慧。一些学校担心校园暴力事件败坏学校的声誉,出了事能捂则捂,息事宁人,更不愿采取严厉的措施。甘愿做一个弱者,很少想到利用法律武器维权,无形当中助长了一些家长及学生的嚣张气焰,公然辱骂老师,殴打老师。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让心理辅导走进课堂。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20--30%存在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其内因来说有以下几点:(1)认同危机,在确定"自我同一性"过程中,学生会经历种种内心矛盾和迷惘,情感起伏大,容易诱发心理障碍.(2)挫折承受能力不足,稍不如意,就会心灰意冷,萎靡不振不振.(3)个性发展缺陷,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反应模式,性格内向孤僻,压抑,多疑,偏激,(4)人生观动荡模糊,(5)内心矛盾重重,青年学生正处于不成熟趋向成熟的过程中,交织在一起,引起心理失去平衡(6)情绪稳定性差,摇摆不定(7)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冲突,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已经性成熟,如果得不不到正当的释放,容易产生性压抑。人无完人,老师也会有做错的时候。而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太过脆弱,对许多事情太多敏感。在课堂上,生活中,哪怕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都有可能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和挫折,就又会片面的自我认为是老师讨厌自己或周围人在歧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