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从周编定的《徐志摩年谱》对徐志摩此年的欧美之旅一句带过,仅提到徐经过印度和英伦,未涉及徐志摩的德国之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的《徐志摩全集》中的年谱部分也仅仅重复了陈从周的说法。其他传记作品也基本都将徐志摩的这一段旅途略过。
在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收藏的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遗稿档案中,有一封徐志摩寄给卫礼贤的六页信笺手稿,信的开头写到:“希圣先生有道:佛府别后,即由马赛迳抵印度,访泰谷尔先生。于圣地小住八朝,备承渥遇。又登喜马拉雅大山,风云壮丽,甚发遐思。归途游缅甸、南洋,亦广闻见。抵沪以来,已逾半月……”
卫礼贤
徐志摩信中提到的“佛府”是当时国人对法兰克福的简称。1924年夏,卫礼贤从北京回到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次年在当地成立了一所研究中国学术的“中国学院”。徐志摩了解卫礼贤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偏爱,因此用他的中文自号“希圣”相称,还特意采用了文言体。这封信上注的日期为12月8日,虽然未标明年份,但根据内容可判断为写于1928年。
显然,徐志摩在法国马赛登船前往印度之前,曾有法兰克福一行。此信就是徐志摩从印度回到上海,接到卫礼贤来信后的复信。信中,他还感谢卫礼贤接洽德国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并请卫礼贤代购部分德国名画印品,为次年在上海举行的首届全国美展做准备,这也多少道出了徐志摩法兰克福之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