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个词偶尔也会被用来形容游吟诗人,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口述
历史
”一词才和“访谈”联系在一起。当时,一位曾在哈佛大学受过教育的波希米亚人约瑟夫·古尔德(Joseph Gould),浪迹于纽约格林威治村一带,人称“海鸥教授”(“海鸥教授”含贬义,是一种嘲讽的说法——译者注)。古尔德四处搜集他所谓的“我们这个时代的口述
历史
”。作家约瑟夫·米切尔(Joseph Mitchell)在1942年的《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描写古尔德的文章。他在文中说,古尔德以记录普通人的故事为奋斗目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们说的就是历史。”古尔德认为,“我们以往认定的历史——君王后妃、条约、发明、大战役、斩首、恺撒、拿破仑、哥伦布、威廉·詹宁斯·布赖恩,都只是官方的历史,而且大部分都是虚假的。我要记录平民大众的非正式的历史——他们如何谈论自己的工作、爱情、食物、纵欲狂欢、困境和忧伤。对于这种尝试,我甘愿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追求使古尔德获得了许多免费吃喝的机会,然而在他死后,人们没有发现任何口述历史笔记,除了“口述历史”之名外,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另一位由记者转行的历史学者艾伦·内文斯(Allen Nevins)于194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第一座现代口述历史档案馆。早在十年前,在《历史入门》(The Gateway to History)一书中,他就曾提出重振历史研究,进行“有系统地从还健在的美国风云人物口中和文件上,获取他们最近60年来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全部记录”。内文斯认识到现代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将使人们不再写信和记日记,因而他创立了哥伦比亚口述历史研究室。这种新的做法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他们认为口述历史不够严谨,太过“弗洛伊德式”。到了19世纪60年代,内文斯的后继者路易斯·斯塔尔(Louis Starr)指出,“口述历史”这一词语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语言,以至于当它出现在报纸上时,首字母已经是小写,而不必用大写来提醒读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