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藏干部的选拔非常严格,真可谓“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最后拿到通知时,我的内心既有欣喜,也还有点忐忑。忐忑倒不是因为担心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活条件,毕竟我有过在西藏工作生活的经历。我的忐忑在于这次进藏跟学生时代做志愿者还不一样,这次去就要扛起上海援藏这块“金字招牌”。
出发之前,除了参加市里为我们举办的为期一周的培训班外,我还专程去拜访了所有我能找到的“前任”秘书长。拜访他们的确让我学到了很多,在那边工作干什么、怎么干,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其中的规律和机理是什么,等等,对那里的工作情况有了些初步认识。
同时我也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比如系统梳理了前6批的援藏项目建设、队伍建设、两地交流交往中的一些经验和传统。在行前的团队建设准备会上与队员们做分享,尽可能帮助大家尽快适应当地环境。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时候我这个秘书长就“提前上任”了。所谓秘书长,就是个“大管家”,出发前我做的另一项工作就是选派厨师长,要保障大家在当地吃得习惯。我还以第七批援藏联络组的名义,给所有援藏干部家属写了一封信。“军功章上有我们的一半,也有你们的一半”,这是一句歌词,也是发自肺腑的话。我们在前方作贡献,家属们更是在后方作牺牲。保障好大后方,才能让我们上前线时更安心,心无旁骛地投身于当地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