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用吵闹、自伤,甚至不惜以生命相胁,阻止对方离开自己:“你若分手,我就自杀”;有的是一旦两人出现分歧或争执,就动用双方一切的社会关系网,将对方牢牢罩住;还有的会以无微不至的“关爱”慢慢地把对方控制成与自己“一体”。所以看起来是“我对你那么好”,实则是当事者本身都无法意识到自己想以“我对你这么好,你都不可以满足我的需求吗?”来让对方产生愧疚,进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也许你会反驳,可是我做的都是为他好的事啊!那么,你可以问一问自己,这些爱的行为真的是对方想要的吗?如果对方不想要,而你一味要给,那么又是为了什么呢?当对方没有做出你期望的反应时,你心里是什么感受呢?回答完这些问题,相信我们已经能依稀看到“爱”与“控制”的模样是不同的。
二、控制源于恐惧
控制者并不都是强大的,有的控制行为也是无意识的,他们本身也生活在痛苦和焦虑中,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家认为,希望去控制爱人也许是害怕分离。依恋理论认为,我们从最初的照料者(通常是父母)那里获得的情感连结影响着我们的一生。随着成长,也许人们不再表现出小孩子一样的任性,行为也逐渐理性化,甚至,我们自己都认为自己脱离了小时候的那个自己,表现得成熟了。然而,你仍然是很多年前的那个小男孩、小女孩!而这种连自己都发现不了的特质,只有在自己最亲密的人面前才会表现出来。哭、撒娇、无理取闹——这些行为除了在父母面前,还会在谁的面前表现得肆无忌惮?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和恋人之间的关系与同父母的关系是一样的,是一种深层的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