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墨和你们中的大多数一样,出生在传统家庭里,从小听了太多教导女士要“被动”的言论...
女士要矜持,主动会使你“掉价”;
女士不能要求太多,否则男士都会害怕你;
性感,是坏女孩的专利,好姑娘都该是顺从的淑女。
抑或是一些,尽管也教育女士孩要“努力变得优秀”,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的言论...
你要和男士一样强大;
你要提升自己的内涵,精神是高尚的、而身体是可耻的;
你要忘记自己是个女士,否则就意味着,你是“脆弱”的。
的确,在农耕社会,男性由于体力优势,占据了经济上的绝对话语权,人类进入了父系社会。
女士为了获得经济支持,必须向男性“出售”自己的“身体自由权”——被当做具有性价值和生育价值的物品,放在婚恋市场上,待价而沽。
然而,经过长久的发展,我们终于从农耕社会过渡到商业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体力劳动所带来的收入极其有限,智力、情商、社交能力的优势却日渐凸显。女士有了和男性一样的经济能力。
这意味着——
女士不需要再靠出售“身体自由权”,就能过上好的生活。
我们已经有能力,给予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
我们可以自由地做想做的工作、自由地撩自己想撩的男士、自由地选择和所爱的人共度一生。
可是,那些千万年流传下来“物化女性”的思想,却仍然滞后地存在于我们的文化当中。
很多父母仍然认为,女儿谈恋爱过多,就会贬值、吃亏。从小把女儿裹的严严实实,从小禁止早恋,一旦开始恋爱,势必要把“奔向结婚”作为唯一目的。
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女士,视“性感”如洪水猛兽,觉得那是一种很廉价的行为,从而丧失掉和男士自然情感流动的能力。
和教育女士要“矜持”的言论一样,那些教育女士“要和男士一样坚强、勇敢、奋斗”的言论,其实也是另一种“性别歧视”。
言下之意,女性天性是弱小、被动、懒惰的,因此,要变得“强大”,就必须“像一个男性”。
殊不知,无数的心理学、社会学、脑科学研究早已表明 ——男女之间的群体差异,远远小于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
这么多年,这个社会一直在教给你一些性别规范,你不停的被否认、被塑造。
终于,当你想要好好做自己的时候,却发现,此时此刻,那个真实的自己已经被遗忘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