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挤占着砂舞厅的存在空间,人们有了更好的方式用来纾解渴望。砂舞厅逐渐成为一种时代的象征。
砂舞厅的正规化,让过去“擦边球”式的服务变成了回忆。现在的年轻人很难碰到这样的舞厅,他们的青春悸动,也逐渐与娇媚的砂女无关。
其实砂舞之所以能在成都存在这么多年,也和这个城市的市民文化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庶民的狂欢”。
而成都正是一个这样的地方。千百年来,它远离国家的政治中心,受到主流和宏大叙事的束缚会比较轻,因而更重视个体的感官愉悦。
2019年的夏天,小编和一群同事也去了成都准备再去探访一下当年的那些舞厅,可是大多数都关门了。
现在仍旧营业的舞厅多少带了点隐秘的色彩,刮砂文化逐渐素了起来,年轻人也少了许多,基本是中老年人跳舞娱乐的场所。
但是小编找到了一位曾经去砂舞厅的一位同学,以下是他的自述:
我曾跟一个傣族的姑娘跳过舞。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站在砂女方阵中间,身穿一身傣族的特色服装,黑色的长发很有气质,说话也非常温柔,跳舞的过程中,我们熟悉了一点,便找她要了电话号码。
第二次,我去舞厅之前特意问了她,晚上去不去那个场子。得到肯定的回复后,我很高兴地去了,那天跳完舞后,我便包了她的场,那天,我们从7点多聊到了11点。我当时便很奇怪,问她是怎么知道这个行当的。她说,她们周边村子里也有人来成都做这个,因为听说相对比较安全,也比较自由,她便来了。
她还说跳舞的男的基本都是中年人。你想象一下这些中年人,其实他们的家庭未必不幸福,他可能拥有一个特别和谐的家庭,但他每天还是会出门,偷摸地来到这个地下舞厅,在这里和一个陌生的女人跳一支舞。
而且去舞厅的次数越来越多后,就不怎么跳舞了。我喜欢坐在酒水区,去观察舞池里了男女。我发现,有的砂女会固定一个位置等活儿,有的砂客也会在固定的位置出现。有的男人来了根本不跳舞,看也不看,只是坐在原地玩一夜手机。我见过年纪最大的砂客得有八十来岁了,满头白发,拄着拐棍,提着一个保温杯坐在酒水区,一动不动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