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研究业已证明,绝大多数考生在临考前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或焦虑,它属于焦虑反应,是正常现象。适度紧张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也就是说,在考试及其准备过程中,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有必要的。但是,考试焦虑与学习效率并非都是呈正相关的。
有人发现,紧张的动机和学习成绩呈“倒U形曲线”,即焦虑水平过低、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焦虑的增强而提高,但过强的动机表现为高度焦虑和紧张,反而引起学习效率的降低。这一规律称之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考试焦虑症形成的原因都有哪些2
1、内部因素
(1)自信心不足。
自信是帮助一个人成功的强大动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Robert Rosenthal 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从某个班级的花名册中随意挑选了几个名字,并且告诉老师这些学生经过测试智商较高。之后,老师便关注并鼓励他们,这些学生也由于有了自信而努力学习。八个月之后,哪些“高智商”的学生的成绩竟有了惊人的进步。这个实验证实了自信的重要性。很多学生的考试焦虑就是由于缺乏自信而造成的。要解决此问题,我们首先应了解一下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Heider 于58年首次提出。他认为在寻求行为的原因时,或者把它归于环境,或者把它归于个人。如果归于环境,则行动者对其行为不负什么责任;如果归于个人,则行动者就要对其行为结果负责。
Weiner 把归因理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指出如果一个人把他的失败归因于其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那么他的行为激发就会减弱;相反,如果个体认为造成自己失败的因素是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那这将会激发他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和努力。所以,要看一名学生的自信心强不强,首先要看他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什么。大多数患有考试焦虑的学生往往把考试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愚笨等等,从而影响其自信,进而导致焦虑,久而久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除此之外,不能正确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也是导致学生不自信的一的原因。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有高中生中仅有46%的学生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5%的学生会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Culler和Holahan 认为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的学生普遍没有较好的学习技巧,不能及时地理解和巩固平时所学知识,等到临近考试的时候自然会产生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