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周在这里提出了个“物化”的概念。那什么是物化呢?庄子认为自己跟蝴蝶是必然有分别的,但为什么自己能跟蝴蝶融为一体呢,因为“自喻适志”,自己的精神状态跟蝴蝶的精神状态一样,故而消除了自己与蝴蝶之间的界限,物我合一。
最早的物化应该追溯到神话里,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就化作了自然万物,整个躯体都与天地融为了一体,可以说,盘古就是万物,万物就是盘古。这种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的投射,构成了我们哲学里的“相通性”,有了这种相通性,“人”这个主体就能与“物”这个客体在某种条件下无界限融合,从而达到一个非常和谐的境界。
而在古代爱情里,因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难以有和谐融洽的爱情结局,而自然界里又经常可以看见各种各样成双成对的事物,于是人们就把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期盼投射到了这些事物之上,愿望自己就是那个物,那样就能拥有美好的爱情了。
那在古代里,能让他们与之融合的爱情物都有哪些常见的呢?
蝴蝶
自从庄周梦蝶之后,蝴蝶意象消失了几乎上千年,直到故事《梁祝》的出现,蝴蝶才第二次物化,开始了爱情的象征。而后,就有了萧衍的“花坞蝶双飞,柳堤鸟百舌,不见佳人来,徒劳心断绝”;“飞蝶双复只,此心人莫知”。蝴蝶意象到了李商隐手上更是大放异彩,用来象征爱情的诗作达十多首,对后面的创作者用蝴蝶寓写爱情,有极大的`影响。
鸳鸯与连理枝
早在《孔雀东南飞》里焦刘两人殉情化作鸳鸯之前,也有一对夫妻是同样结局的。战国时宋国人韩凭的妻子因为貌美,就被宋康王霸占了,于是韩凭与妻子何氏也选择了殉情。但宋康王恼羞成怒,不让两人合葬,结果两个遥遥相对的坟墓各自长出了一个大树,树根相连,树枝弯曲延伸然后交错,最终两棵树连在了一起,树上还栖息着一对鸳鸯,终日交颈悲鸣。
《孔雀东南飞》里就是化用了这个结局,也有大树相连交错,上面也有鸳鸯。于是后来的人就把这个树叫做“夫妻树”“相思树”,直到白居易《长恨歌》的一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树就统称为“连理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