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三年前被禁的东风,《无人区》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许多电影出力不讨好的宣传工作。一时间,这部电影以及导演宁浩本人几乎成为了象征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牺牲品的文化符号,被广大电影观众视为声讨审查制度的情绪宣泄出口。由于相关部门的出色品味,一直以来许多影迷都是把中国禁片目录当作中国佳片指南来看的。因此这样的现象也没什么惊奇之处。
想要让一件文化产品流行起来的最佳方法似乎就是宣布它违禁。正如西欧封建教会几百年连载出版的《禁书目录》反而促进了这些书目的流行一样,相关部门帮《无人区》做了一次免费的宣传。相信每个走进电影院的人都会抱着一种想看看当初这片为什么会被禁的猎奇心态,我也不例外。
总体而言,虽然现在的公映版本很明显能看出宁浩已经做出了不少妥协,但还是能依稀看出《无人区》中符合有关部门“口味”的一些元素。诸如人赤裸裸的动物本性、警察作为社会秩序维护者的缺位与孱弱,以及过度渲染的暴力场面。
在一个没有政府、没有强权、没有社会秩序的“无人区”中,“丛林法则”成为了支配人类行为的唯一准则。这样的社会似乎就是霍布斯所描述的国家出现前的“自然状态”。人享受着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遵循自我保存的天性。就像《饥饿游戏》中的丛林一样,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无人区》试图为我们构建一个这样的世界。
但宁浩还是有节制的。一方面他受到审查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他也受制于中国观众的接受能力与审美趣味。在中国的文化土壤里,他不可能拍出昆汀或者科恩兄弟镜头中的世界。
《无人区》更像是宁浩对美国西部片、公路片与黑色幽默剧进行了一种昆汀式杂糅后的产物。它是对这几种在中国电影市场中少见的商业类型片的本土化诠释。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宁浩与相关部门联手为它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
西部片的背景设定
西部片是根植于美国独特的历史进程与文化土壤之中,被好莱坞充分发掘的类型化题材。早期西部片的故事设定是高度模式化的:人烟稀少的西部小镇突然收到暴徒的侵犯,而象征社会秩序的执法者处于缺位状态(当然,《正午》是个例外),因此外来的英雄(西部牛仔)就担当起除暴安良的重任。经过激烈斗争,正义最终战胜邪恶,小镇恢复平静。即使后来内容得到很大丰富的意大利“通心粉”式西部片,也基本上逃不出这个模式。在莱昂内的西部片中,赏金猎人、心狠毒辣的杀手、社会秩序与道德缺位的广袤西部,都一如既往地散发出原始而残酷的魅力。他大大丰富了西部片的表现手法,而在主题上依旧沿袭早期西部片的传统。而两位由优秀演员成功转型为优秀导演的老男人伊斯特伍德的《不可饶恕》与凯文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则共同扩展了西部片的主题,成功地让老坛装上了新酒,令已近没落的西部片重焕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