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过往报道中,我们也能发现,凡是和电子烟创业相关的项目,动辄就能够获得百万、千万甚至数亿的融资。据公开信息,目前国内有近30家电子烟品牌获得了数十亿融资,科技、互联网领域的资本方集体入场,也令身处其中的许多企业躁动不已。
在这样的多重背景交织下,行业急速扩张。据启信宝数据显示,我国2017年电子烟领域全年新增企业数量为1834个,2018年全年新增企业数量为1170个。一味求快的热潮,令很多企业偏离了正常轨道,盲目追求快速出货,过度追逐快速融资。
但纵观欧美发达市场的演进规律,我们发现专注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才是制胜法宝,如JUUL凭借“尼古丁盐”的发明“吃遍天”,一举将美国市场份额从13.6%提升至75%,最新估值高达500亿美元。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逐渐完善,打造产品体验的差异化,重视技术研发与积累,重归产品轨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站稳脚跟。
投机玩家只是匆匆过客
前文提到,伴随电子烟行业的快速扩张,无论是用户端、还是产品端,都在经历着秩序的建立。在这一过程中,免不了投机者的存在,而电子烟行业存在的违规宣传与产品质量,便多出自这些投机玩家。
目前,电子烟行业内既有标准严格的制造工厂,也存在各种小作坊。许多投机性品牌,通过监管力度较低的互联网电商渠道进行售卖,为了捞快钱,它们往往会选择过时但成本低廉的技术和材料。为了提高产量、快速出货、谋求利润,往往忽视品质与服务,加之宣传上的夸大和吹嘘,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